QPQ處理后的總滲層有3層組成,即氧化膜、化合物層和擴(kuò)散層。滲層總深度隨著鋼中合金元素的增加而變淺。用金相法或顯微硬度法測得的低、中碳鋼的總滲層深度一般為0.5MM左右。但實際上氮元素滲入深度應(yīng)比這高1倍。所以,德國迪高沙公司規(guī)定應(yīng)將這一測量結(jié)果加倍計算,因而低、中碳鋼的總滲層深度可達(dá)1MM左右。迪高沙公司對中碳鋼汽車曲軸的滲層總深度規(guī)定為0.9MM。通常如無特殊要求不必測量擴(kuò)散層深度。 最外層的氧化膜很薄,制樣時有容易剝落,所以一般計算總滲層深度時氧化膜忽略不計。 化合物層是耐磨、耐蝕的核心滲層,所以做滲層檢查時都以見檢測化合物層為主;衔飳由疃裙に嚄l件(CNO—含量、氮化溫度、氮化時間)影響較大。在工藝條件相同時化合物深度主要取決于合金元素含量。在氰酸根含量在指定范圍內(nèi),570"C、2h氮化,常見材料的化合物深度如下: (1)碳素鋼、低合金鋼:代表鋼號有20、45、T10、20Cr、40Cr等;衔飳由疃葹15~20um。 (2)合金鋼:代表鋼號有3Cr2W8V、Cr12MoV、38CrMoA1、1Cr13~4Cr13等。合化物層深度為8~10um. (3)高速鋼、奧氏體不銹鋼:代表鋼號有W18Cr4V、W6Mo5Cr4V2及1Cr18Ni9Ti等;衔飳由疃葹0~6um. 對于高合金鋼不僅化合物層深度淺,擴(kuò)散層也變淺,高速鋼刀具一般表面不應(yīng)生成化合物層。
鹽浴軟氮化(氮碳共滲)——沈陽同德金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