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把這項技術與鹽浴軟氮化(液體軟氮化)相提并論,其實這是一種誤解,兩種工藝從鹽浴成分、滲層的構成到產品性能都有很大差別。
首先是環(huán)保方面,鹽浴軟氮化原來多用氰化物作原料,有劇毒。即使不用氰化物作原料,鹽浴反應物中仍然含有氰根,仍然存在環(huán)保問題。后來開發(fā)的氯體軟氮化,也未能徹底解決公害問題。在排放的廢氣中仍然含有大量劇毒氰化氫氣體,并遠遠超過環(huán)保標準規(guī)定值。只有QPQ處理技術作到了完全無公害。
鹽浴軟氮化的氰酸根(CNO-)含量一般控制在質量分數為16%-28%。氣體軟氮化是仿造鹽浴軟氮化形成的,氮勢大約也在同一水平上。而QPQ技術的氰酸根含量已提高到質量分數為32%-38%,比軟氮化大大提高。由于氮勢提高,所以形成的滲層氮含量更高,因而耐磨性也更高。
QPQ技術的氧化工序是軟氮化所沒有的。氧化工序可以在工件表面形成氧化膜,氧化膜與化合物層一起形成了高耐用蝕層,其耐蝕性是軟氮化技術無尖相比的。同時這一層氧化膜對提高耐磨性也有一定好處。
根據國外進行曲的大量試驗證明,氰酸根含量在質量分數為30%以上的鹽浴滲氮比氣體軟氮化和離子滲氮的耐用磨性好得多,再嗇一道氮化工序,特別是經過拋光和再氧化以后,耐磨性可進一步提高。因此,QPQ處理滲層的耐磨性不僅遠遠高于原有的低氰酸根(CNO-〈質量分數為30%)的液體軟氮化,而且也高于氣體軟氮化和離子滲氮。 的試驗表明,QPQ技術滲層的耐磨性比離子滲氮高2.8倍。
鹽浴軟氮化(氮碳共滲)——沈陽同德金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